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介绍

时间:2015-04-11 10:46:59 来源: 点击量:

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乳酸链球菌)、真菌(如霉菌、酵母菌)和病菌。微生物在自然界和物质消长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微生物是对人类有益的,有些则是对人类有害的。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到处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甚至变异。如在一般人的上半身,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有益或有害的微生物约50~5000个,人体分泌的汗水和皮脂等排泄物附在皮肤上,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在人们日常使用的衣被、室内装饰品以及医疗纺织品上也都可能有微生物寄生着,在贮存过程中,当温度适宜时,也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如霉菌的繁殖形成霉斑,使纺织品局部着色,甚至使天然纤维降解发生脆损,影响衣被等纺织品的使用价值,并使卫生性能受到影响。
纺织品特别是合成纤维制品如袜子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吸湿性较差,在纺织品和皮肤、汗水之间形成了一个高湿和适宜温度的环境,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霉菌和细菌极易繁殖。如在贴身内衣、鞋和袜子上,人体分泌的汗水中的糖类、脂肪酸、皮脂以及表皮屑,特别是皮鞋中的裂解物等被活细菌分解后就会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物质而产生恶臭,使脚诱发脚癣,婴幼儿尿布引起斑癣。
微生物还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纺织品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如果纺织品粘上致病菌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皮肤丝状菌会引起湿疹、脚癣,大肠杆菌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等。即使是非病原菌的繁殖、传播,也会使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而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纺织品抗菌整理的目的就是使纺织品具有杀灭致病菌的功能,保护纺织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不被霉菌等降解,并防止微生物通过纺织品传播,保护使用者免受微生物的侵害,并能治愈人体上的某些皮肤病,还可以阻止细菌在织物上不断繁殖而产生的臭气,改善服用环境。抗菌整理主要是抑制被整理纺织品及与纺织品接触的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一、抗菌整理剂和抗菌整理工艺
1、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
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以美国道康宁化学公司生产的DC-5700为代表。它是一种安全性好,抗菌谱广,是用以生产抗菌效果耐久的非溶出型抗菌防臭纺织品的抗微生物剂,是目前最优良的抗菌剂之一。可对棉、羊毛等天然纤维,涤纶、锦纶、腈纶、氨纶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进行整理。我国也有同类产品。
DC-5700是一种含反应性官能团的有机硅季铵盐,其水解后能与棉纤维缩合形成共价键,彼此间也能在纤维表面缩合形成牢固的薄膜。另一方面,DC-5700中的阳离子(N+)也能与纤维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形成离子键结合。因此,整理效果具有较好的耐洗性,不仅能耐家庭洗涤,而且能耐各种条件的灭菌消毒处理及商业上的溶剂洗涤,洗涤40次,抗菌率仍在98%以上。
DC-5700的整理工艺较简单,既可采用浸轧法,也可采用浸渍法。将被处理的织物充分洗净,浸渍或浸轧整理液后,在80~120℃下烘干,去除水分和甲醇后,DC-5700就会在纤维表面产生缩聚或与纤维结合,一般不需特殊的热处理。
DC-5700整理后的产品对白癣菌、大肠杆菌、褥疮菌、绿脓杆菌等微生物均有抑杀功能,对革兰氏菌类、酵母、真菌以及藻类的繁殖也有抑制作用。
2、二苯醚类抗菌防臭整理剂
二苯醚类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溶于水,商品为水分散乳液,对纤维素无亲和力,需与2D或氰醛树脂拼用,但对绦纶有亲和力,可与涤纶织物高温染色或同浴整理,可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或纯涤纶织物的抗菌防臭整理。我国有此类产品。
纤维素纤维织物可采用浸轧工艺加工,其工艺流程为:浸轧整理液→预烘→焙烘。纯涤纶织物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加工。
二苯醚类抗菌防臭整理剂整理后的产品既能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繁殖,又能防止产生恶臭,效果耐久,经20次洗涤后,对葡萄球菌、白癣菌、大肠杆菌、纤维素霉菌等仍有抑制作用。
3、芳香族卤化物抗菌整理剂
芳香族卤化物抗菌整理剂可用于整理纤维素纤维、维纶、腈纶等织物。整理工艺为:浸轧整理液→预烘→焙烘。整理液中可添加氨基甲醛树酯以增加固着。
二、抗菌整理的检验
抗菌整理的检验主要包括抗菌整理剂的安全性检验和抗菌整理效果的检验两个方面。
1、抗菌整理剂的安全性检验
抗菌整理剂对人体的安全性已受到重视。对抗菌整理剂的毒性要进行口服毒性、皮肤刺激性、致突变性等多个指标的测试。
2、抗菌整理效果的检验
织物的抗菌整理效果是检验其抑菌效果。目前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晕圈法、汲尽培养法和摇晃烧瓶法三种。

分享到:

::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抗菌产业网"

版权所有:北京云记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8-2016 kj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8208号-1 技术支持: 五指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