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产品防霉措施的探讨和研究

时间:2015-06-01 16:27:10 来源: 点击量:

苗宇、何兴旺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产品发霉一直是困扰鞋类生产企业的显著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影响霉菌产生和生长的主要因素,从鞋子生产角度出发,分别就来料、仓储、生产、运输及防霉产品的使用5个方面的防霉技术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1、前言

鞋类产品发霉一直是困扰采购商和生产商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产品发霉将导致产品外观发生变化并产生难闻的气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产品损伤,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和销售。除此之外,某些类型的霉菌及其孢子具有致病性及毒性,并有可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而霉菌的防治,重在“防”而并非“治”,如何防范霉菌生长是整个鞋类行业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很多鞋企还仍然停留在通过在成品中使用相应的防霉剂或者防霉片来达到防霉的目的,事实上,防霉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认识霉菌,如何识别所用到的鞋材的防霉性能,如何做好仓储环境控制,如何在生产、包装及运输环节做好霉菌预防都是值得进一步了解和探讨的。

2、鞋类产品发霉的主要因素

鞋类产品发霉主要与霉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霉菌生长所要求的温度、湿度、pH值、氧气等因素密切有关。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直接为霉菌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另一种是鞋类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表面积聚的灰尘、沾染的油污、汗迹和其它污秽物作为霉菌生长的营养物质。而从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来说,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5℃ , 相对湿度高于60%(特别是在90%~100%的条件下最适宜霉菌生长,这种湿度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梅雨季节),pH 值一般在1.5~11之间(最适pH值为6.0左右)。因此,消除或控制与霉菌生长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会极大地抑制霉菌生长。

3、霉菌在鞋类行业中的分布情况

从广义上讲,凡是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霉菌的菌丝会深入营养基内吸收养分生长,有较强的陆生性,肉眼可见。但是霉菌依赖于繁殖的孢子,则微小到肉眼无法分辨,它分布于环境中的各个角落,当条件适宜时便会迅速的繁殖生长。然而,霉菌也会因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在鞋类行业中,呈现出地域的差异,例如:对于国内珠三角、长三角、四川三个鞋类生产基地而言,长三角是由黑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寻麻青霉、产黄青霉、绳状青霉、桔青霉、拟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等为主引起的; 湖南、江西、广州则以黑曲霉、黄曲霉、烟曲霉、桔青霉、圆弧膏霉、根霉和毛霉占优势; 而四川以杂色曲霉、黄曲霉、棒曲霉、白曲霉、斜卧青霉、瑞氏青霉、拟青霉、交链孢霉、木霉、镰刀霉等为多见。然而霉菌主要的分布情况,更因鞋材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分布,这需要首先识别不同鞋材的防霉抗霉能力,为后续采取什么样的防霉措施提供了先决的条件。霉菌对鞋类产品的破坏主要是通过对组成材料的直接侵蚀来实现的。对于不抗霉材料,霉菌可直接把材料中某些组份作为营养物质来侵蚀;对于抗霉材料,如金属材料和某些有机材料,霉菌无法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也就无法生长。因此,为了提高鞋类产品的防霉抗霉能力,在不改变产品性能和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择抗霉材料进行产品设计;当不得不使用不抗霉材料时,应配备适当的防霉措施,以提高其抗霉能力。无论选择何种防霉材料,都应首先满足鞋的相关功能、性能、机械强度等各方面的技术指标要求,还要考虑其耐受环境作用的能力。

根据霉菌对不同鞋材的敏感性,可以把鞋类产品生产商所用的原材料分为三类:Ⅰ抗霉材料、Ⅱ不抗霉材料、Ⅲ易感材料。其中Ⅰ类属于不能为霉菌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材料,是抗霉材料;Ⅱ类属于不抗霉材料,选用时需要通过霉菌试验确定其抗霉程度后在一定范围内使用;Ⅲ类为霉菌易感材料,极容易在湿热条件下滋生霉菌。例如,鞋类生产中,真皮革或者天然纺织品材料常用作鞋面和内里,大部分鞋面材料常用白乳胶(天然橡胶乳)贴合其他衬布,而真皮、天然纺织品、白乳胶大多为易感材料,因此使用前及使用时需格外留意使用的方式方法,有必要时需要添加防霉剂来提高其防霉性能;另,PU合成革鞋面材料,EVA、PU和橡胶等底部材料等等,这些材料大多数亦属于不抗霉材料,也就是说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霉菌也会滋生;鞋类产品中的一些饰扣等装饰类物品多为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这些都属于抗霉材料。只有鞋企能够充分认识这些材料的耐霉特性,才好有的放矢,做好霉菌防治措施。

4、如何在鞋子生产阶段做好防霉?

首先,我们从对霉菌的认识中可以发现,霉菌孢子无处不在,且霉菌的生长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如营养源,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孢子着床环境等,结合这些霉菌产生和生长的主要因素,就鞋子生产的各环节出发,从来料仓储、到生产运输以及防霉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方面从去控制霉菌孢子蔓延扩散及生长将是防范鞋类产品发霉的主要途径。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提高防霉意识

在鞋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的尘埃、脱落的皮屑、身体分泌的油脂、汗液、机械加工使用的液压油、润滑油等物质均可污染产品表面,而工厂员工因对霉菌的认识不够,对霉菌滋生的风险估计不足,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做法也容易引入霉菌生长的风险,例如当一线操作员在洗完手后手上还有水滴时,直接投入到鞋子的生产中;还有当操作员利用企业管理的漏洞,将食物带到生产线上。这都可能为霉菌提供营养物质和环境。因为当这些霉菌孢子在遇到温暖潮湿的适宜环境时,就可能在产品表面或污染物上生长,对鞋类产品造成影响。而这些知识需要通过相关的培训,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相关人员的防霉意识,使之深刻认识霉菌生长特性及其危害,并深刻理解将是防霉的关键一步。

4.2 加强环境控制

环境的控制会涉及到鞋材和成品鞋的仓储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控制。在产品仓储过程中,需要对仓储的温湿度进行合理监控,配备良好的通风干燥系统,而有些仓库会受结构和布局的影响,往往受通风能力的限制,湿气难以驱散,应当添加通风设施甚至于放置合理的干燥剂来吸收潮气,降低湿度;而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产品生产环境污染物的控制,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可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减少悬浮物在产品上的积聚;必须定期检查生产设备及生产环境的排水设施是否完好,以防产品受潮;制定生产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定期及不定期清洁制度,例如:随时清理产品表面积聚的灰尘和其它既能吸收湿气,又含有霉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倘若产品表面为非金属材料,如有机涂层、橡胶、塑料或其他有机材料,它们本身就可能含有霉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在吸附或沉积灰尘等吸湿性强的污染物后受到霉菌侵袭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必须定期清洁产品表面,清除污染物,保持产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减少和防止产品长霉。

4.3 包装和运输控制

包装通常是鞋子完成生产后立即执行的一道工序,而密封包装则是防止运输和贮存产品长霉的最好形式。密封包装可较好地将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内,有效地保证产品免受霉菌、潮湿和腐蚀性气体的影响。GB4768《防霉包装技术要求》中对防霉包装设计等级,密封包装、非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和包装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及要求。关于运输,可以分为敞露运输、遮护运输和装在容器内运输(如集装箱运输)三种。敞露运和户外直接暴露贮存使产品直接暴露于自然气候环境中,当自然环境的温度适当、湿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时,产品就可能长霉;而遮护运输、容器内运输以及无空调仓库贮存会形成各自的局部环境,当在这种局部环境下,尤其时间持续较长时,相对自然环境更容易产生满足霉菌生长的温、湿度条件。因此在仓库加装温度湿度调节设备,及辅助通风设备、放置干燥剂等方式降低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并控制在 60%以下,才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长。

4.4 防霉产品的合理应用

为规避鞋类产品进口国的法规风险,所有防霉产品均需确保没有违规使用禁用生物灭杀剂及化学物品,并且需要按照供应商的说明使用,避免防霉产品失效。由于近年来欧盟实施了生物灭杀剂法规NO.528/2012及高危化学物品管控REACH法规NO.522/2009,对部分传统的生物灭杀剂或化学物品如DMFU等实施了使用禁令,使得防霉产品的有效杀菌成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防霉的形势更加严峻。

4.5 管理控制

除了工厂员工整体意识的提高外,还需要在管理层面上规范各操作,防止或减少人为污染,如人的汗渍、手上的油脂、产品使用的润滑剂等等,这些都是是霉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它们很容易沾染和积累在所使用的鞋类产品上,逐渐聚集灰尘,支持霉菌生长。因此,防霉配合环境控制的需要,调整或加强相应的管理流程,从原材料及成品运输,原材料及半成品进料,仓储,及生产包装等环节全方位考量制定相关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5、总结

由此可见,防霉是一个结合硬件设施配置及管理流程配合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控制或管理的漏洞都将导致产品存在发霉的风险。除了要求工厂员工具备防霉意识外,还需要增加工厂对防霉的管理水平;除了需要对不同鞋类产品进行防霉评估和优先选用抗霉材料以提高产品防霉性能外,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控和必要的温湿度控制;除了加强对产品生产、包装、运输过程的污染物控制外,还需要注意防霉产品的合理使用等。当然,鞋材及鞋类产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入也将被关注,总的来说,防霉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鞋类生产商都需要联起手来,提高企业对产品防霉措施的能力,最终达到鞋类产品不发霉的目的。

分享到:

::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抗菌产业网"

版权所有:北京云记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8-2016 kj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8208号-1 技术支持: 五指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