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传播方式及危害

时间:2020-03-02 10:14:18 来源: 点击量:

\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是有益的,而且有些是必需的。只有少数微生物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
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如一般大肠埃希菌在肠道不致病,在泌尿道或腹腔中就引起感染。
研究显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12类,分别是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肠杆菌科(包括伤寒沙门菌、志贺菌、鼠疫耶尔森菌等)、弧菌属(如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幽门螺杆菌、结核分歧杆菌、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尼派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呼肠病毒等)、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肝炎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克里米亚-刚果除邪热病毒等)、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其他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狂犬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真菌(如全身性真菌病、皮下真菌病、浅部真菌病等)。
\
病原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毒力、数量和适当侵入途径才能引起机体发生传染。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强弱取决于侵袭力(突破宿主防御机能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和引起超敏反应的能力。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但不同病原体引起感染发生的最低数量差别很大,如沙门氏菌需十万个菌体,而志贺氏痢疾杆菌仅需十个菌体。除此以外,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致病还需要适合细菌生长的部位,如志贺氏痢疾杆菌集中于结肠致病。
病原微生物需要有传染源(如病人、隐形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植物),经合适途径传播(如经空气、经水、经表面接触等),有易感人群(如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孕妇、婴童、老人等),才能形成传染。
病源微生物会频繁引发天花、霍乱、西班牙流感、SARS、ME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在日常生活中会导致冰箱综合征(如因为李斯特菌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空调病(如军团菌等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等各种“现代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因全球因病菌导致的死亡人口超过1700万,约占全球死亡人口数量的1/3。不仅如此,有些病源微生物还会使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发生腐蚀和霉烂等。比如会使接触的金属、仪表、电讯器材和纺织品等物品的理化性能降低,产生老化、腐败和变质等问题,会引起禽流感、鸡霍乱、牛炭疽等动物性疾病,以及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大豆病毒病等植物性疾病。

分享到:

::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抗菌产业网"

版权所有:北京云记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8-2016 kj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8208号-1 技术支持: 五指互联